Your Good Partner in Biology Research

白介素受体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简称白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白介素是目前发现种类最多,调控作用最广泛的一类细胞因子。目前发现了38种白细胞介素,分别命名为IL-1——IL-38。白介素的功能具有复杂性和重复性,在免疫细胞的成熟、活化、增殖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它们还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及病理反应。与其他细胞因子一样,白介素行使功能的第一步是与膜表面受体结合,即白介素受体。白介素受体是一个家族,根据其结构特征,白介素受体家族可分为IL-17受体、Ig样受体、I型受体和II型受体。

白介素受体四大类型

图1. 白介素受体四大类型

1、IL-17受体

白介素17(IL 17)通过与受体(IL 17R)特异性的结合,发挥着促进炎症发展、免疫应答、造血等多种功能。IL-17R家族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并介导与其他细胞因子不同的信号转导,特别是那些通常参与适应性免疫的细胞因子。

IL-17R家族包含五个成员:IL-17RA、IL-17RB、IL-17RC、IL-17RD、IL-17RE。尽管成员序列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但许多编码IL-17R家族的基因集中在人类3号染色体(IL-17RB、IL-17RC、IL-17RD和IL-17RE)和小鼠6号(IL-17RA , IL-17RC和IL-17RE) 和14号染色体(IL-17RB 和 IL-17RD)。它们都是包含单个跨膜结构域的受体,长度在499~866个氨基酸左右,另外,目前还发现了分子量较小的可变剪接形式。这些成员在胞外和胞内区也会存在一些保守的结构基序,比如细胞外纤连蛋白 III 样结构域和细胞质“SEFIR”结构域。IL-17受体家族成员之间还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复合物,如IL-17RA与IL-17RC复合体介导细胞对IL-17A与IL-17F的反应,IL-17RA与IL-17RB复合体介导细胞对IL-17E的反应。尽管 IL-17R 成员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受体复合物仍不清楚,但很明显,IL-17RA是迄今为止该家族中最大的分子,是多个配体使用的常见信号亚基。

2、Ig样受体

Ig样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 (IgSF)。该家族的成员均是跨膜蛋白,结构与免疫球蛋白相似,比如T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受体、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MHC抗原及相关分子、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和某些细胞因子受体。Ig超家族成员均含有1~7个Ig样结构域,每个Ig样结构域都是由70~110个氨基酸组成的紧密折叠的结构。其二级结构是两个各含3~5个反平行β折叠股所形成的β片层平面,每个反平行β折叠股由5~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β片层内侧的疏水性氨基酸起到稳定Ig折叠的作用。白介素受体中Ig样受体包括IL-1受体、IL-18 受体、IL-33受体、IL-36受体和IL-37受体。

3、I型受体

I型受体,又称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大多数由多个亚单位构成。这类受体胞外区含有同源区(约200个氨基酸)、膜外近N端有两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其C端存在Trp-Ser-X-Trp-Ser(WSXWS,X代表任一氨基酸)残基序列。按照细胞因子家族可以分为I型白介素(IL2、IL3、IL4、IL5、IL7、IL9、IL11等)受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受体、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受体、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受体等。

4、II型受体

Ⅱ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TypeⅡCytokine Receptor),也称干扰素受体家族,主要包含Ⅱ型白介素(IL-10,IL-19,IL-20,IL-22等)受体、Ⅰ型干扰素(IFNA,IFNB)受体和Ⅱ型干扰素(IFNG)受体。此类受体的结构特点是在膜外区近氨基端含有四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但无Trp-Ser-X-Trp-Ser序列,一般为具有高亲和力的异二聚体或多聚体。II型细胞因子受体的细胞外结构域由串联Ig样结构域组成,细胞内结构域通常与属于Janus激酶(JAK)家族的酪氨酸激酶相关。

5、白介素/白介素受体家族热门靶点

j9九游会登录入口首页生物罗列了部分白介素/白介素受体家族热门靶点,点击对应靶点可查看该靶点相关的所有试剂。

● 白介素热门靶点

● 白介素受体热门靶点

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