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
EB病毒(EBV),也被称为人类单纯疱疹病毒4型,是疱疹病毒家族的一员。它是最常见的人类病毒之一。EBV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并且是病毒性咽炎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在年轻成年人中。大多数人在生命的某个时候会被EBV感染,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感染了。EBV最常通过体液,主要是唾液,传播。EBV可以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叫做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其他疾病。
继续阅读,了解更多关于EBV的信息,包括结构、重要蛋白质、感染机制、感染症状、传播途径、诊断和治疗。
EB病毒的结构
EB病毒直径约为122-180纳米,由含有大约172,000个碱基对和85个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组成。[1] DNA被蛋白质核衣包围,核衣又被由蛋白质构成的鞘层包围,而鞘层则被含有脂质和糖蛋白表面突起的包膜所包裹,这些糖蛋白对于感染宿主细胞至关重要。[2]
图1. EBV的结构
EB病毒相关重组蛋白
靶点 | Uniprot No. | 蛋白名称 | 描述 |
---|---|---|---|
BALF5 | P03198 | DNA polymerase catalytic subunit | 在裂解性感染的后期复制病毒基因组DNA,产生长串联DNA。 |
BCRF1 | P03180 | Viral interleukin-10 homolog | 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识别中起掩盖感染细胞的作用。 |
BDLF3 | P03224 | Glycoprotein BDLF3 | 糖蛋白 |
BHRF1 | P03182 | Apoptosis regulator BHRF1 | 早期抗原蛋白R, EBV早期抗原 |
BLLF1 | P03200 | Envelope glycoprotein GP350 | EBV膜抗原。通过与宿主B淋巴细胞表面的CR2结合,促进病毒糖蛋白gp42与HLA II类分子的结合。 |
BLLF3 | K9US42 | Deoxyuridine 5'-triphosphate nucleotidohydrolase | 参与核苷酸代谢,避免尿嘧啶掺入病毒DNA。 |
BRLF1 | Q3KSS7 | 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 控制病毒裂解基因表达起始和潜伏期裂解再激活的即时早期转录因子。 |
BZLF1 | P03206 | Trans-activator protein BZLF1 | 作为转录因子,诱导早期裂解周期基因,并作为基因组复制的起始结合蛋白。 |
EBNA1 | P03211 | Epstein–Barr nuclear antigen 1 | EBNA-1蛋白与病毒基因组中的复制起点(oriP)结合,并在宿主细胞分裂期间介导片段体的复制和分裂。它是唯一在I组潜伏期表达的病毒蛋白。 |
EBNA2 | Q69022 | 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antigen 2 | EBNA-2是主要的病毒反激活因子,参与潜伏病毒转录的调控,并有助于EBV感染细胞的永生化。 |
EBNA3 | P12977 | 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antigen 3 | 典型的EBV基因组包含三种这样的蛋白:EBNA-3A (EBNA-3), EBNA-3B (EBNA-4), EBNA-3C (EBNA-6)。这些基因也结合宿主RBP-Jκ蛋白。 |
EBNA4 | P03203 | Epstein-Barr nuclear antigen 4 | |
EBNA6 | P03204 | Epstein-Barr nuclear antigen 6 | |
gB | P03188 | Envelope glycoprotein B | 在病毒粒子包膜表面形成刺突的包膜糖蛋白。参与病毒和细胞膜的融合导致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
gH | P03231 | Envelope glycoprotein H | 异二聚体糖蛋白h -糖蛋白L是病毒和质膜融合导致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所必需的。在与宿主整合素结合后,gL与gH分离,导致病毒融合糖蛋白gB和gH的激活。 |
gL | P03212 | Envelope glycoprotein L | |
LMP1 | P13198 |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 | LMP-1是一种六跨跨膜蛋白,也是ebv介导的生长转化所必需的。 |
LMP2 | P13285 |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2 | LMP-2A/LMP-2B是阻断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的跨膜蛋白。 |
SCP | P14348 | Small capsomere-interacting protein | 通过修饰衣壳外壳的外表面,从而在衣壳和被膜之间形成一层,参与感染性颗粒的组装。 |
EB病毒(EBV)感染机制
EB病毒(EBV)感染在不同细胞类型中通过不同的机制进行。EBV可以感染B细胞和上皮细胞。
进入B细胞时,病毒糖蛋白gp350结合到细胞受体上。然后,病毒糖蛋白gp42与细胞MHC II类分子相互作用。这触发了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使EBV进入B细胞。[4] 人类CD35是gp350/220的附加附着因子,可以为EBV进入CD21阴性细胞(包括未成熟的B细胞)提供途径。一旦EBV的初次裂解性感染得到控制,EBV潜伏期会在个体的B细胞中持续存在。
进入上皮细胞时,病毒蛋白BMRF2与细胞β1整合素相互作用。然后,病毒蛋白gH/gL与细胞αvβ6/αvβ8整合素相互作用。这触发了病毒包膜与上皮细胞膜的融合,使EBV进入上皮细胞。[4]
EB病毒感染症状
许多人在童年时期感染了EBV。感染EBV的儿童表现出很少的症状,甚至可能没有症状,但是当青少年或成年人感染EBV时,可能会引起疲劳、发热、喉咙发炎、颈部淋巴结肿胀、脾脏肿大、肝脏肿大或皮疹。
EB病毒的传播
EBV最常通过体液,尤其是唾液传播。EBV通过唾液传播,包括接吻、共享饮料和食物、使用相同的杯子、餐具或牙刷,与儿童流口水的玩具接触。病毒可能在物体上存活的时间至少与物体保持湿润的时间一样长。
然而,EBV也可以通过血液和精液在性接触、输血和器官移植过程中传播。
由EBV引起的疾病
EBV已被认为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布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胃癌、鼻咽癌、多发性硬化症和淋巴肉芽肿。[5]
从无症状或初次感染的进展到:
各种与EB病毒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如慢性活动性EBV感染、EBV阳性的血液吞噬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布基特淋巴瘤和EBV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非淋巴肿瘤,如EB病毒相关的胃癌、软组织肉瘤、平滑肌肉瘤和鼻咽癌。
与非淋巴增殖性疾病有关的EBV,如多发性硬化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某些免疫失调症症状,以及童年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综合症”和急性小脑失调。
EBV的诊断
可以通过检测特定的EBV抗体来确认EBV感染,包括:
● 病毒衣壳抗原(VCA)。VCA抗体在感染早期出现。一种类型(抗-VCA IgM)在几周后消失,而另一种类型(抗-VCA IgG)会持续终身。
● 早期抗原(EA)。EA抗体在活动感染期间出现。它们通常在几个月后无法检测到,尽管在一些人中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 EBV核抗原(EBNA)。EBNA抗体在感染后几个月内缓慢出现,并且可以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被检测到。
预防与治疗
目前没有预防EBV感染的疫苗。由于这些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EBV感染不会对抗生素产生反应。治疗的重点是管理常见症状,包括:
● 充足休息
● 大量饮水
● 使用非处方的退烧药物以减轻发热或喉咙痛
● 避免接触性运动或重物举起
参考文献:
[1] Amon W, Farrell PJ (November 2004). "Reactivation of Epstein-Barr virus from latency". Reviews in Medical Virology. 15 (3): 149–56. doi:10.1002/rmv.456. PMID 15546128.
[2] Odumade OA, Hogquist KA, Balfour HH (January 2011). "Progress and problems in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primary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s".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4 (1): 193–209.
[3] Entrez Gene: CR2 complement component (3d/Epstein Barr virus) receptor 2".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0-12-05.
[4] Tagliavini E, Rossi G, Valli R, Zanelli M, Cadioli A, Mengoli MC, et al. (August 2013). "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 a practical review for pathologists dealing with this rare pulmonary lymphoproliferative process". Pathologica. 105 (4):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