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Good Partner in Biology Research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属于反转录病毒科,亚科正反转录病毒亚科的逆转录病毒。与其他正反转录病毒一样,HIV在各种哺乳动物中引起慢性持续感染,如人类、马、牛、羊、猫和灵长类动物。作为一种病原体,HIV通过攻击和损害人体免疫系统而发挥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的艾滋病导致了随后HIV的识别,逐渐在全球传播开来。

分类

根据基因特征和病毒抗原的差异,HIV分为HIV-1和HIV-2两种。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的HIV-1起源于猩猩病毒SIVcpz,它感染了喀麦隆南部的几个黑猩猩社群。HIV-1的这个祖先可能通过血液传播从黑猩猩传播给人类猎人。HIV-1包含四个不同的谱系,包括M、N、O和P组。不同的跨物种传播事件导致了不同的组别形成。

M组: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组别。M组影响了全球数百万人,并在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发现。作为一个主要的组别,M群体造成了全球艾滋病毒流行的大部分。在M组中,至少有九种不同的HIV-1亚型,包括A、B、C、D、F、G、H、J和K。此外,不同的亚型可以通过合并遗传物质形成杂交病毒。这些产生的杂交病毒被称为“循环重组形式”(CRFs)。

N组:它的发现可以追溯到黑猩猩,出现在喀麦隆中南部的Dja森林附近。N组于1998年被鉴定出来,甚至比O组更不常见。到目前为止,全球报告的N组感染病例不超过20例,全部来自喀麦隆。

O组:1990年发现,主要局限于喀麦隆、加蓬和邻近国家,占全球1%以下的1型HIV感染。O组比M组要少得多。O组的直接来源仍然未知,因为没有一种猿猴病毒与该组别特别密切相关。然而,与SIVcpzPts相比,O组与SIVcpzPtt的关系更为密切,表明O组起源于中西非,与其目前的分布一致。

P组:2009年在法国的一名喀麦隆妇女中发现。现有的系统发育数据显示,P组源自大猩猩。与O组一样,P组来自中西非,与其目前的分布一致。

HIV-2是1986年在非洲西海岸附近发现的一种新菌株。HIV-2与最初的HIV-1菌株有明显的区别。虽然它们几乎拥有相同的基因组和非常相似的病理效应,但HIV-2只是HIV-1的远亲。有趣的是,HIV-2与导致家养猕猴免疫缺陷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密切相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被认为共享一个共同的祖先,但HIV-2和SIV都表达了HIV-1缺少的额外病毒蛋白。与HIV-1相比,HIV-2的传染性较低,病程进展较慢,导致死亡较少。HIV-2可以分为A-H组别。

结构

HIV通常呈球形,直径约为120nm。病毒的外膜是一个双层脂质包膜,来自寄主细胞,嵌有病毒蛋白gp120和gp41的尖峰。Gp41是一种跨膜蛋白。Gp120位于gp41的表面,并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与gp41结合。向内是由p17形成的球状基质,它将由p24构成的半圆形衣壳保持在病毒颗粒的中心。在电子显微镜下,衣壳呈高电子密度。衣壳内含有病毒RNA基因组、酶(反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和寄主细胞的其他成分(如trnalys3,用作反转录的引物)。

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图

图1. 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图(来自维基百科)

HIV的基因组由两条相同的正链、单链RNA组成,每条RNA的长度约为9.2-9.8 kb。每条RNA的两端都是长的末端重复序列(LTRs),其中包含控制病毒表达的顺式调控序列。已经证实LTR具有启动子、增强子和负调控区域。在LTR之间的阅读框中含有九个基因,编码对新病毒组装至关重要的蛋白质。

HIV-1的基因组组织

图2. HIV-1的基因组组织

表:HIV基因组阅读框中的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基因 片段 编码蛋白 描述
gag   Pr55Gag 内部结构蛋白的前体。
P17 Matrix protein (MA) 内膜层的组成成分
P24 Capsid protein (CA) 形成锥形衣壳
P7 Nucleocapsid protein (NP) 参与核蛋白/RNA复合物的形成
P6   参与病毒颗粒的释放
pol   Pr160GagPol 病毒酶的前体。
P51 Reverse transcriptase 与原病毒DNA中HIV RNA的转录有关
P32 Integrase 将原病毒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
P10 Protease P10切割Gag (Pr55)和Gag- pol (Pr160GagPol)前体蛋白,参与结构蛋白和病毒酶的释放。
p15 (66) RNase H 在病毒RNA/DNA复制复合体中降解病毒RNA。
eve   PrGp160 包膜蛋白SU和TM的前体。它被细胞蛋白酶切割
gp120 surface glycoprotein (SU) 帮助病毒附着在目标细胞上
gp41 Trasnmembrane protein (TM) 作为gp120的锚定物。gp41介导病毒和细胞膜的融合
tat p14 transactivator protein 病毒基因转录的激活剂。
rev p19 RNA splicing regulator P19调节非剪接和部分剪接的病毒mRNA的输出。
nef p27 negative regulating factor 影响HIV的复制,增强病毒颗粒的传染性,并参与靶细胞上CD4和靶细胞上HLA细胞的下调。
vif p23 viral infectivity protein 体内感染性病毒产生的关键
vpr p15 virus protein r 病毒颗粒的组成成分之一。它与p6相互作用,促进病毒感染并对细胞周期起作用。

致病机制

和所有病毒一样,HIV无法自行复制。HIV必须感染含有CD4的靶细胞,如T辅助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HIV最常通过性交或通过生殖器或结肠粘膜的血液传播进入血液。病毒包膜上突出的gp120和gp41蛋白的先天条件使HIV能够锁定CD4 T细胞的CD4受体并进入细胞。

当gp120的C4结构与CD4分子结合时,CD4和gp120的构象发生改变,为gp120与细胞表面的共受体(如趋化因子受体5或CXCR4)结合提供了额外的位点。gp120与CD4和共受体的结合导致了gp120和gp41的构象变化。gp41的N端位于病毒膜上,由于其高的疏水性,形成一个插入靶细胞质膜的通道。细胞膜和病毒包膜最终完成融合。HIV基因组被释放到宿主细胞内,然后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复制其新拷贝。后代病毒通过膜外分泌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疾病和症状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HIV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而导致的全身性传染病。一旦感染HIV,人体会更容易患上其他疾病。随着免疫系统的减弱,患者更容易受到机会性感染的影响,如卡氏肉瘤肺炎、弓形虫脑炎,以及一些不常见的癌症如卡波西肉瘤。

从HIV感染到典型AIDS症状发作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急性感染期:

急性感染期通常称为窗口期。窗口期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疲劳、夜间盗汗、咽炎等。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急性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由于急性感染期的症状较轻,通常容易被忽视。

被HIV感染后的2至6周,血清学检测可以帮助确定HIV抗体的存在,这是判断是否感染HIV的标准。

● 潜伏期:

潜伏期是指从HIV感染开始到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期。它持续数天到数周,之后个体会出现急性流感样症状。然而,在这段短暂的疾病期后,个体可能长时间保持无症状状态。在潜伏期内,感染AIDS的人可能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并不是一个静止期,更不是一个安全期,病毒在不断传播,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AIDS的平均潜伏期为2至10年,因此检测和预防AIDS并不容易。研究表明,在潜伏期过后,50%的人会在8年内发展成AIDS。儿童的AIDS潜伏期较短,平均为12个月。

● AIDS前期:

AIDS前期是指潜伏期过后出现与AIDS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到典型AIDS的发展。在这个阶段,患者出现明显的与AIDS有关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头部和颈部、腋下、腹股沟、颈后、耳前、颈后、股沟、颏下、耳后等淋巴结的持续性淋巴结肿大。

● 典型AIDS阶段:

典型的AIDS阶段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易于发生各种致命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随着HIV对免疫系统的进一步破坏,更多的持续性症状,如能量和体重下降、发热和盗汗、持续性酵母感染、皮肤疹或脱屑、盆腔炎、短期记忆丧失和严重的疱疹感染发生。

传播途径

HIV携带者和AIDS患者是AIDS的传播源。HIV主要存在于感染源的体液中,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胸腔和腹腔积液、羊水、乳汁。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亲吻、游泳、蚊虫叮咬、共用餐具、咳嗽或打喷嚏,不会引起感染。以下是三种主要的传播途径:

● 性传播:

HIV感染主要通过不安全的性接触传播。

● 血液传播:

输注HIV含有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共用注射毒品的针头、不安全的纹身、性行为(通过性交或与体液接触)、或母婴传播(通过母乳喂养)的方式,都可能导致HIV感染。

● 母婴传播:

怀孕的HIV感染妇女可能会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受感染的母亲还可以通过母乳喂养将病毒传播给哺乳儿童。

治疗和预防

目前,世界上没有治愈AIDS的方法,但适当的治疗可以延缓症状的进展,因此应尽早检测、诊断和治疗AIDS。抗逆转录疗法等治疗可以使病毒保持在低水平,并帮助免疫系统正常运作。一些药物可以干扰AIDS的自我复制,另一些药物可以阻止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免疫细胞。

不幸的是,尚无能够预防HIV感染或延缓AIDS进展的有效HIV疫苗。切断AIDS的传播是预防和控制AIDS的重要途径。并且预先暴露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高风险人群感染HIV的风险。

相关蛋白试剂

Uniprot No. 靶点 物种 产品名称
P0C1K7 gag HIV-1 group M subtype G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group M subtype G Gag polyprotein (gag)
P12450 gag HIV-2 subtype A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2 subtype A Gag polyprotein(gag), partial
P0C6F2 gag-pol HIV-2 group M subtype B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group M subtype B Gag-Pol polyprotein(gag-pol), partial
P12451 gag-pol HIV-2 subtype A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2 subtype A Gag-Pol polyprotein(gag-pol), partial
P04578 env HIV-1 group M subtype B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group M subtype B Envelope glycoprotein gp160 (env), partial
P12449 env HIV-2 subtype A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2 subtype A Envelope glycoprotein gp160 (env), partial
P69721 vif HIV-1 group M subtype B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group M subtype B Virion infectivity factor (vif)
P12452 vif HIV-2 subtype A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2 subtype A Virion infectivity factor (vif)
Q75006 rev JIV-1 group M subtype C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group M subtype C Protein Rev (rev)
P12448 rev HIV-2 subtype A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2 subtype A Protein Rev (rev)
P69697 tat HIV-1 group M subtype B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group M subtype B Protein Tat (tat)
P12453 tat HIV-2 subtype A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2 subtype A Protein Tat (tat)
P18099 vpx HIV-2 subtype A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2 subtype A Protein Vpx (vpx)
P69727 vpr HIV-1 group M subtype B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group M subtype B Protein Vpr (vpr)
P0C1P6 vpr HIV-2 subtype B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2 subtype B Protein Vpr (vpr)
P69700 vpu HIV-1 group M subtype B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group M subtype B Protein Vpu(vpu), partial
P12478 nef group M subtype D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group M subtype D Protein Nef (nef)
P12447 nef subtype A Recombin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2 subtype A Protein Nef (nef)

参考文献:

[1] Luciw PA.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 and their replication. In: Fields BN, editor. Virology. 3rd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Raven; 1996. pp. 1881–1952.

[2] Gao F, Bailes E, et al. Origin of HIV-1 in the chimpanzee Pan troglodytes troglodytes. Nature. 1999;397:436–441.

[3] Sharp PM, Hahn BH. Origins of HIV and the AIDS pandemic.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Med. 2011;1:a006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