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Good Partner in Biology Research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特点

日期:2023-05-23 11:34:05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它与许多内外源性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在细胞内介导许多生理过程。如视觉、味觉、嗅觉、神经递质释放、血压调节、免疫反应等。其包括许多不同的亚型,其共有的结构特点是跨越细胞膜七次,因此被称为七膜通道受体(7TM)。GPCR的功能在细胞内通路中被广泛调控,其中最重要的是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

G蛋白偶联受体


 
分子结构和分类
 
    GPCR受体由单个多肽链组成,它跨越了细胞膜7次,前后端都在胞外,内部在细胞内。不同的GPCR受体在氨基酸序列结构上具有显著的差异。GPCR受体可分为三大家族:Rhodopsin家族、Secretin家族和Glutamate家族,每个家族根据氨基酸序列及功能特征可进一步划分出多个子亚型。
 
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
 
    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是GPCR受体介导的主要途径,它涉及到G蛋白的激活、分离、复合等过程。
 
    G蛋白分为3类(Gs、Gi/Go、Gq/11)和若干个亚型。分别与不同的GPCR结合起来,使其对于不同的信号分子具有不同的响应。Gs型G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结合促使其活性化,催化ATP合成环化腺苷酸(cAMP);Gi/Go型G蛋白则抑制AC的活性,从而减少cAMP水平;Gq/11型G蛋白能够刺激磷脂酰肌醇酰转移酶(phospholipase C,PLC)的活性,催化PIP2(磷脂酰肌醇双磷酸)水解形成DAG(二酰甘油)和IP3(肌醇三磷酸),从而引发一系列下游反应。
 
上述的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总结如下:
 
    G蛋白性质 G蛋白亚型 G蛋白激活后的效应
    Gs型 Gαs 促使Adenylate cyclase(AC)活化,增加cAMP水平
    Gi/Go型 Gαi/Gαo 抑制AC活性,降低cAMP水平
    Gq/11型 Gαq/Gα11 刺激PLC的活性,导致PIP2水解成形成DAG和IP3,释放Ca2+
 
GPCR调控下游信号级联反应的机制
 
    除了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外,GPCR还通过多种途径调控下游信号级联反应,包括酪氨酸激酶、酰基转移酶等非G蛋白的信号传导通路。
 
    蛋白激酶的信号通路是GPCR调控的常见途径之一。在这个通路中,GPCR受体通过激活或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来影响下游信号级联反应。酰基转移酶(Arrestin)也是GPCR调控下游信号级联反应的重要途径。Arrestin能够与GPCR受体结合,从而阻止其进一步的G蛋白介导的信号传导,同时激活其他信号通路。
 
    GPCR受体是非常重要的信号传导效应器,在细胞内上下游反应级联中起重要作用。对GPCR偶联G蛋白的信号转导和调控途径的了解深入,为新药物的开发和治疗提供了更好的基础。